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企業之聯盟動機主要為獲得互補、非核心資源

回顧過去策略聯盟相關討論,企業可能基於許多動機而進行與其他組織的聯
盟。這些動機例如開發規模經濟、向競爭對手學習、管理風險與分擔成本、低成
本進入新市場、低成本退出產業等 ( Barney, 2003 )。或者如獲得市場力量、獲取
夥伴互補性資源與能力、加速新市場的進入、克服地主國貿易投資障礙、分擔投
資風險、學習夥伴能力、穩定企業所需資源來源等(方至民,2010);以及追求科
技發展、增強市場力量與發展、特殊化本身資源、降低龐大投資的風(Glaister&
Buckley, 1996)等等。
不同的理論觀點或者角度,聚焦於策略聯盟之不同動機,而由資源基礎觀點
出發,企業組織進行策略聯盟的主要原因乃為向外獲得其他組織的「互補性資源」
(Mowery, Oxley et al. 1998 ; Hoffmann and Schlosser 2001 ; Lin, Yang et al.,
2009)。根據其觀點,由於一個組織的資源有限,而且因為市場上的企業組織因彼
此的異質性以及不完全移動性,使其產生聯盟之動機。相關論點如 Das 與 Teng
(2000)指出,企業乃是基於獲得夥伴資源而進入聯盟關係,為一對外的價值創
造的面向,透過獲得資源進而提升競爭優勢;另外,實證研究如Yasuda ( 2005 )在
檢視許多策略聯盟案例之動機後,也發現企業間聯盟的動機的確以獲得他人資源
為主。

而此獲得互補性資源的動機促使企業選擇以聯盟方式面對,而非透過購買或
者併購的方式獲得,乃因該資源對於企業來說為一「非核心能力」。如Dodourova
(2009)指出,當企業所需要的資源為非核心能力時,企業會傾向以策略聯盟的
方式而非併購來取得,而當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劇烈,此透過聯盟來獲得非核心能
力之策略時則更為重要。在其以高科技密集產業「CTM 產業」(電腦科技、電訊傳
播以及媒體產業)為對象之策略聯盟研究中,指出外部劇烈變化的環境例如技術、
市場的不確定性等,使高科技企業產生「外部因素動機」,使聯盟動機以資源導向
的「侵略性目標」更為頻繁,如進入市場等等;相較之下防禦性的動機如分散風
險則為輔助角色。而以其對於媒體產業的聯盟發現來說,促成媒體產業進行聯盟
的外部因素包括了數位化、寬頻網路、軟體發展、產品的複雜化、生命週期的降
低等,其為了產品的整合如結合彼此內容至不同的媒體類型,或者產品市場的拓
展等都讓媒體產業積極地參與策略聯盟。而透過聯盟的方式來獲取非核心資源,
企業更能掌握進入市場的時機,獲得技術、以及快速取得無形資產如品牌聲譽等
來因應種種變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